作者:朱军 审稿:庄萍萍
近年来“川南”地区在水稻灌浆结实期屡现高温。在极端气温下,如何减少水稻生产上的损失,哪种类型水稻更耐高温,水稻最新科技如何快速落地应用,成为水稻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事情。
7月27日-8月2日,水稻研究所所长钦鹏教授带领的“科技服务党员先锋队”和“科技万里行”19团首席专家李仕贵教授带领的服务团到乐山、宜宾、泸州、内江等“川南”水稻重要产区展开科技服务工作,考察极端高温对当地水稻生产影响,进行耐高温水稻新品种筛选,并指导当地水稻生产。
专家团队对乐山市中区,宜宾南溪区、三江新区、高县,泸州泸县,内江隆昌县、东兴区等多个地点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结实率和综合表现进行了详细调查,评估极端高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田间水分管理和再生稻的生产提出了建议。专家团分别与乐山农业科学院、宜宾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内江农业科学院、四川旌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家,就耐高温水稻筛选基地建设、耐高温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品种熟期配套、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落实、农田周年增效和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规划,明确了下年工作重点;并与当地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及时回答了当地提出的水稻生产、品种选择和布局等相关问题。
考察期间,李仕贵教授作为组长,同四川省品审委员会专家对2025年四川省水稻新品种田间质量进行了鉴定,并检查了“重大专项”重大水稻品种田间表现。钦鹏所长重点考察了承试单位所实施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科企联合体”、“西南产学研水稻科企联合体”试验工作,对参试新品种的耐高温特性和综合表现进行了详细调查,提出了潜力品种筛选和评价要求,为我省耐高温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