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四川农业大学在稻曲病发病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 2019-12-24 点击次数:次 作者:樊晶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王文明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false smut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requires rice stamens for false smut ball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雄蕊对稻曲病菌侵染水稻花器形成稻曲球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稻曲病日益严重,成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害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而且其病原菌产生毒素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和制约优质大米产业的发展。王文明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稻-稻曲病菌互作机制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稻曲病菌附生特性和劫持水稻营养库的致病机制。在该研究中,通过显微观察几千个水稻小花,发现病原菌优先侵染水稻花丝,最终包裹所有内部花器官,但其中33%感病颖花并不能长出稻曲球。进一步利用水稻花器官突变体分析,发现稻曲病菌侵染雌蕊异常突变体能产生正常稻曲球,但在雄蕊缺陷突变体中无法形成稻曲球,暗示雄蕊在稻曲球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还对稻曲病菌侵染前后的雄蕊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学分析,鉴定了一系列与稻曲病菌侵染水稻花器或形成稻曲球相关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为全面解析稻曲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水稻抗稻曲病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四川农业大学的樊晶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生刘杰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文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农业大学启动经费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sfam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2-2920.14881


 

上一篇:[图片新闻]水稻所年终总结会

下一篇:拼搏过,便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