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经介体昆虫卵传播的新机制

时间: 2014-04-23 点击次数:次 作者:admin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毒称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ipe virus,RSV),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丝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丝状,大小400×8nm,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内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为55℃3分钟,零下20℃,体外保毒期(病稻)8个月。

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至于白背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可经卵传递。

病毒可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黍、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但除水稻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水稻病毒经卵传播的新机制。研究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和RNA干扰等技术手段,以系统翔实的实验证据,揭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巧妙地利用昆虫的卵黄蛋白原受体,进入昆虫卵巢生殖区的滋养细胞,进而通过滋养丝进入到昆虫的卵母细胞,最终侵染后代昆虫的传播机制。相关研究成果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a Plant Virus Is Mediated by Vitellogenin of Its Insect Vector(全文)发表在近期的PLos Pathogens上。

这一发现在植保领域意义重大,为研究其他植物病毒的卵传播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为制定新的植物病毒控制策略指明了方向。

 

上一篇:抗稻瘟病基因PiK及其无毒基因AvrPik研究新进展

下一篇:发现栽培稻穗整齐度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