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马均教授部分研究成果简介

时间: 2011-10-18 点击次数:次 作者:admin


1、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系统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源、库、流特征,揭示了其高库容、高光效、高转化的高产机理和理想株叶型指标。通过规范稀播育壮秧、合理稀植健群体、氮肥调控促灌浆,创造性地建立了重穗型杂交稻稀植优化栽培技术新体系,生产应用每亩增产稻谷30-120公斤,增收节支80-150元。至2006年,仅在四川已累计推广3897万亩,增产稻谷15.04亿公斤,新增纯收益31.99亿元。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获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水稻抗旱性及其节水高效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缺乏、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现状,对水稻抗旱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筛选鉴定指标体系和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并开展了品种和材料的鉴定。研制的节水效果突出、增产效果显著的“湿、晒、浅、间”节水高效灌溉技术规程,生产应用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节水150-280m3(20%-35%),增收节支90-160元,已在四川累计推广1160万亩,增产稻谷8.352亿公斤,节水21.576亿m3,新增纯收益15.1264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学术水平高,技术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0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技术特点是:壮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技术要点是:中、小苗移栽、三角形栽植、前肥后移和控制性节水高效灌溉。该技术比常规栽培增产15%-40%,每亩增收节支70-200元,节水20%-40%,多年来已创造了各地新的水稻高产典型。已于2005年8月通过四川省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是我省水稻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突破性重大技术,已被确立为2009年四川及全国水稻主推技术。

 

上一篇:四川农业大学9月9日举行第三届教职工奖励大会,本团队在科技类四个方面获得奖励

下一篇: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的选育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