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审定品种 >

D优527

品种名称:D优527 品种权号:CNA20010111.0 培  育  人: 黎汉云;高克铭;李仕贵;王玉平;李平;汪旭东;马均 授权年份:2003年  

D优363

品种名称:D优363 品种权号:CNA20040582.9 培 育 人: 汪旭东;吴先军;伍先敏;谢永华;张红宇 授权年份:2009年

Ⅱ优363

品种名称:Ⅱ优363 品种权号:CNA20040581.0 培 育 人: 吴先军;汪旭东;伍先敏;谢永华;杜德明 授权年份:2009年

D优128

品种名称:D优128 品种权号:CNA20040270.6 培 育 人:汪旭东;吴先军;李传国;赵豫 授权年份:2007年  

双优451(2018年国家审定)

  品种名:双优45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38 品种来源:双1A×蜀恢451 申请者/育种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8天,比对照F优498长2.5天。株高113.9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

川谷优2041(2017年国家审定)

    品种名:川谷优204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1 品种来源:川谷A×博恢2041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1天,比对照F优498长4.6天。每亩有效穗14.1万穗,株高120.6厘米,穗长25.3厘米

蜀优217(2015年国家审定)

  品种名:蜀优21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13 品种来源:蜀21A×成恢727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4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3天。株高113.3厘米,穗长25.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76.2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9.9克。抗性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成果: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及应用 完 成 人:李仕贵、马均、李平、黎汉云、周开达、高克铭、王玉平、陶诗顺、吴先军、周明镜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成果名称:冈型杂交水稻及其不育系 完 成 人:周开达等

2017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成果名称:水稻高品质高配合力骨干不育系宜香1A的创制与应用     完 成 人:王玉平(第4完成人)      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我国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品质差等突出问题,利用不同生态类型的粘软资源培育香型优质不育系的思路,成功培育出香型优质高配合力骨干不育系宜香1A。 以宜香1A为亲本组配了71个杂交稻品种159次通过审定。其中,1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39个品种达国颁优质

2007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成果名称: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完 成 人:马均、陶诗顺、刘代银、杨文钰、杨世民、刘基敏、龚一鸿、王贺正、李平、李仕贵

2019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成果名称:西南山地主要作物季节性干旱机制和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 成 人:孙永健(第6完成人)

201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成果名称: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水稻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 完 成 人:李仕贵等(主研)

201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成果名称:四川丘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完 成 人:马均(第2完成人)      

1978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成果名称:水稻岗型不育系与岗型杂交水稻       完 成 人:周开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