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由我校水稻所主办的“成都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研讨会”在成都校区举行。一教309学术报告厅挤满了聆听学术报告的师生,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杨维才研究员、周俭民研究员、程祝宽研究员、王永红研究员、白洋研究员、谢旗研究员、储成才研究员、田志喜研究员、凌宏清研究员,中科院植物所的胡玉欣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的龚继明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的钱前
9月8-9日,副校长吴德教授率队参加由武汉大学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杂交水稻发展战略研究”交流会暨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2017南京研讨会。我校科技处副处长王之盛教授、水稻所所长李平教授、党总支书记吴先军教授、副所长李仕贵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学伟研究员以及邓晓建研究员等一同参会。 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
2017年8月18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召开田间技术鉴定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对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17个水稻新材料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委会主任付洪和水稻专委会委员及同行专家等7位专家分别组成鉴定专家组,主要选育人员等参加,会议由四川省种子站沈丽站长主持。 专家组成员经田间考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质询和充分讨论,通过了邓晓建
再创四川直播稻单产新高 2017年8月28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马均教授课题组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适应性机理与筛选应用”,并联合东坡区农业局在眉山东坡崇礼镇开展的杂交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示范进行了验收,面积三千余亩,验收亩产达834.6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水稻机械化直播产量新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水稻机械化
2017年7月12号上午,水稻所召开2017级新生座谈会,会议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二教201召开。包括李平所长和吴先军书记在内的水稻所部分老师参加本次座谈会,迎新座谈会由王玉平主持。 在座谈会上,2017级新生依次自我介绍。新生自我介绍后,各位老师对新生的研究生生活和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希冀,希望2017级新生在努力做好科研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生活。 吴先军书记在座谈会上发言,首先是欢迎2017
2017年7月5日下午3点,四川农业大学一院(农学院)三所(水稻所、小麦所和玉米所)的科研人员齐聚一堂,畅谈作物学科建设。荣廷昭院士、郑有良校长出席会议。 李伟滔做学术报告 陈学伟研究员介绍发表在Cell上的文章历程 副所长李仕贵教授介绍我所关于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的历程 李平所长介绍水稻所拟建设5个研究中心来推进作物学科建设 副校长杨文钰介绍我校作物学科建设方面水稻栽培学方面的建设情况 校长
2017年7月13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水稻研究所2017级新生入学培训圆满完成。 本次入学培训邀请到李平所长、邓晓建研究员、王玉平研究员和孙永建副研究员对水稻遗传育种概况、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杂交水稻育种以及水稻栽培学等水稻科学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专业的新生对水稻研究有了直观的了解。 李平所长从水稻所的历史起源讲到水稻遗传育种的概况,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经过两天的入学培训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所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和交流,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根据《四川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结合我所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所学术委员会是我所统筹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的机构,在所行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规则 第三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数为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翌日,2017年 5月6日,由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四川省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隆重召开。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彭友良教授,四川省民政厅行政审批处处长林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组成员、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若芳教授,四川省
2017年6月20日,水稻研究所在二教201会议室召开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全所教师、博士后和合同制科研助理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所党委书记吴先军主持。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并颁发聘书。副所长李仕贵介绍了水稻所学术委员会的筹备情况,宣读了“学术委员会章程”。根据章程,首届学术委员由各研究室推荐,所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决定由陈学伟、郑爱萍、李双成、王玉平、王平荣、陈荣
2017年5月7日,由我校承建的作物重大病害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成都校区一教309会议室隆重召开了2017年学术年会。近20位来自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国际知名植保专家参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朱立煌研究员、周俭民研究员和沈前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周雪平教授和王国梁教授,清华大学刘玉乐教授,北京大学李毅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龙研究员、郭惠珊研究员、钱
6月20日上午,在水稻所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正式成立了“水稻研究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学术委员会是我所确定的2017年工作任务之一,并于2017年3月启动了《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的起草工作,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和修改,5月底正式发布《章程》试行方案。根据《章程》,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各研究室按照推荐条件推荐人选,经水稻所党政联系会议审议并通过建议名单,并提名学校第九届学术
6月14日下午,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于成都校区麦立方隆重举行。53名水稻研究所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迎来人生的新篇章。校长郑有良,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及其他校领导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座。邓良基致辞,代表学校党委,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真诚的祝福。郑有良为博士学位获得者一一授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为硕士学位获得者一一授位。全场响起一次次
光周期调控开花是植物开花调控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作物适应环境、引种、制种和产量都至关重要。 水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诱导开花,而长日照则会抑制开花。因此,水稻被作为研究作物适应不同光周期环境的理想模式植物。Hd1是水稻中较早克隆的光周期开花功能基因,是拟南芥CO基因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然而与CO表现为长日照促进开花不同,Hd1在水稻开花中具有双功能,表现为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抑制开花
2017年5月21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水稻所研究生毕业答辩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研究生毕业答辩分为两天进行,5月20日硕士研究生分为三个组在1教404、405和408进行论文答辩;5月21日博士研究生分为两个组在1教309和2教201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本次博士论文答辩邀请到了中山大学的王宏斌教授、四川省农科院的任光俊研究员和杨俊品研究员及电子科技大学的杨足君教授四位专家出席。王宏斌教授和任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