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珍,罗莲,马春虎,姜秀萍,巴红国,梁越洋,李平,李双成,王世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3, Vol. 41(1): 61-67
https://xb.sicau.edu.cn/CN/10.16036/j.issn.1000-2650.202204116
摘要:
【目的】鉴定入侵四川省草地贪夜蛾的亚型,使用不同寄主饲养,初步探索其遗传特征.【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2个分子标记对采集自中国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基于COⅠ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50份采集自四川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均为"玉米型";后续使用人工饲料,玉米和水稻幼苗3种寄主植物分别连续喂养至第三代发现,人工饲料和玉米幼苗喂养的草地贪夜蛾均为"玉米型",取自水稻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则部分出现"水稻型";而基于Tpi基因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玉米型".第6代样品鉴定结果显示,水稻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中基于COⅠ基因鉴定出的"水稻型"增多,并且部分样品的Tpi基因鉴定为"水稻型",而取自人工饲料和玉米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均为"玉米型".【结论】采集的入侵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可能并不是单一的亚型,部分存在"杂合型".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等在四川省均有种植,厘清该虫的遗传特征,可为农业部门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