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近期论文 > 正文 >

栽插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时间: 2020-12-13 点击次数:次 作者:



何艳,严田蓉唐源林郸李郁余华清杨志远孙永健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1):86-95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AxMjI4EhJ6d3l5eWZseGIyMDIwMDEwMDkaCHp4a3lvdHU0




摘要

[目的]秸秆还田方式影响土壤和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还田方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水稻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技术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成都温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籼型三系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覆盖还田(S1)和翻埋还田(S2)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插秧(HT)和毯苗机插(MT)2种栽插方式,氮肥用量为N 135 kg/hm2,按基肥: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3:2:2的比例施用.磷肥(过磷酸钙)用量为P2O590 kg/hm2,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氯化钾)用量为K2O 15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穗肥=7:3.分别于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采集茎鞘、叶和穗样品测定干物重和氮含量,计算不同时期氮素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还田方式对人工和机械插秧水稻产量、植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具有显著影响.1)与S0相比,S1、S2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抑制了水稻分蘖盛期氮素积累,促进了拔节期至成熟期各器官及植株氮素积累,提高了植株氮含量,S1效果优于S2,且S1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44.1%)、茎鞘转运率(10.2%)、叶片转运量(23.5%)和穗氮增加幅度(21.2%),S2仅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24.7%)、茎鞘转运率(6.5%)和穗氮增加幅度(16.7%).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回收率表现为S1>S2,但S1、S2氮素的稻谷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2)分蘖盛期至拔节期,HT处理的水稻各器官氮素积累、各时期植株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产量均大于MT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则显著低于MT处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栽插方式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程度不一,分蘖盛期HT处理的氮素积累以S2处理最小,MT处理则以S1最小.两种栽插方式下拔节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和转运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吸收利用率均以S1处理最大.[结论]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来看,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均适宜采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并以覆盖还田结合人工插秧方式为最佳.


 

上一篇:不同育秧方式下播种量和插秧机具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油-稻轮作下前茬氮肥投入与稻季氮肥运筹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