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研究所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前身为创建于1936年的四川大学农学院稻作室,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院后为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水稻研究所。历经杨开渠教授、李实贲教授、周开达院士等前辈和几代教职工的共同奋斗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水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研究领域包括水稻种质资源创新、水稻功能基因组、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种子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川粮丰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等的重要组成单位或挂靠单位,拥有农业部“长江上游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团队、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天府粮仓创新团队、水稻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目前在岗教职工7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6人,实验助理、科研助理和工勤人员31人。在岗科研人员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天府万人计划人才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
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0人,招收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已毕业博士100余名,其中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所遵循"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方针,历年承担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农业部、四川省、国际合作和横向合作等科研项目。迄今已育成杂交稻品种200余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10个;育成的冈、D型和其它类型杂交稻在我国南方稻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6亿余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省级各类成果奖励40余项,其中“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主持),“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发明特等奖(参加),“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应用推广”、“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选育与应用”和“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在Cell、Science、Science Advance、Nature Communication、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