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最新的过去一年的中国自然出版指数,数据显示,2013年(2012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9日)四川农业大学的学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系列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3篇,在中国高校生命科学领域中列第七,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四。 生命科学领域前十名的中国高校依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我校周开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1时27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周开达先生1933年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县先锋乡晓堂村。1956年,周开达顺利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我校前身),毕业后留校工作。他长期致力于水稻育种研究,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1999年
金秋十月,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篮球比赛经过半个月的激烈角逐,于31日落下帷幕。水稻研究所女子篮球队从循环赛到淘汰赛一路凯歌打入决赛。在最后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水稻所的队员们都是最棒的。赛场上,队员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打出了水稻所人团结、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尤其是在决赛第四节比分胶着,又被对手拉大比分,所剩时间不多的时候,队员们拼尽全力追分,有队员为了救一个球拼尽全力摔出界
11月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以水稻研究所李双成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在读博士生李文博和2009级硕士黄斌为共同第一作者、李平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的研究论文“PTB1:通过控制花粉管生长调控水稻结实率”(Natural variation in PTB1 regulates rice seed setting rate
以我校水稻研究所郑爱萍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李平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的论文“The Evolution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the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水稻纹枯病菌的进化和病原机制)于2013年1月29日刊发在该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位列该期论文之首。 纹枯病是水稻的第二大
3月21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作会在郫县召开。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农村处处长吴彬、四川农业大学校长郑有良教授、四川省农科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以及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张熙、粮油处处长刘代银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各课题主研人员及参与该项目的各市、县科技局、农业局负责同志共90余人参加会议。 四川项目区首席专家郑有良教授报告了2012年项目工作总结和
2013年6月30日,来自国内外30名专家教授齐聚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参加由水稻所主办的“成都生物科技论坛”。学术交流前,学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教授、成都校区常务副校长周永红教授在一教301会议室举行了欢迎仪式。邓良基与专家们一一握手问候,并代表全校师生表示欢迎。他在讲话中谈到,以朱立煌老师为首的专家团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朱老师及其弟子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他进一步介绍了学校一校
2013年4月10日,由农业部农机化司组织,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三届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启动会,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再次入选专家组。 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探讨了加快推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制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 专家组的工作任务是:研究分析国内外水稻生产机械化等相关技术发展动态,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研讨
“弘扬运动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研究生院趣味乒乓球比赛于5月18号顺利落下帷幕,水稻所研究生队获得佳绩。 水稻所研究生队参加了男单、女单、混双、乒乓球游戏等全部比赛项目,经过运动健将们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最终水稻所荣获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研究生趣味乒乓球赛团体第一名。 本次比赛传承了水稻所拼搏的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展示
2013年3月3日晚7:30,李平所长在海南陵水四川农业大学水稻南繁基地会议室集中传递了学校近期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参加会议的人包括我所在南繁的所有教师,共计人员19人。 李平所长首先传达了学校关于改进作风的会议精神,主要包括严禁公款消费,严禁向上级赠送各种形式的礼品和财物,严禁各种形式的赌博等等。 最后,集中学习并传达了学校修订人事工作会议文件和拟出台的包括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等新文件并征求意见
2013年6月5日,水稻研究所2013届研究生毕业答辩会在成都校区顺利结束。 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们,把多年来的学习成果做了详细的汇报,并用他们的热情、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肯定与赞许。答辩委员会经过慎重讨论和不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通过7名博士的论文答辩,分别建议授予农学(或理学)博士学位;26位硕士的论文答辩也顺利通过,并建议授予农学(或理学)硕士学位。 供稿:三系黄娟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一行到我所海南陵水的南繁基地考察。 在李仕贵副所长的陪同下,谢院士先后考察了我所的杂交稻选育的育种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新品种展示,听取了李仕贵副所长就我所水稻科研进展的介绍,认为我所的研究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并就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选育等进行了具体指导。 谢院士在我所南繁田间考察
本所研究总结 会议会场 各研究室总结报告 各研究室总结报告 各研究室总结报告 各研究室总结报告 各研究室总结报告 坝坝宴 坝坝宴
2013年1月15日,“四川省十二五水稻育种攻关2012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成都校区隆重召开。我校水稻研究所是四川省十二五水稻育种攻关的主持单位,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郑家奎研究员主持会议。四川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彬、省育种攻关办副处长何希德、省育种攻关办公室副主任任光俊等出席会议。 来自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
时隔两年半,水稻所在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王平荣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邓晓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的研究论文《One Divinyl Reductase Reduces the 8-Vinyl Groups in Various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 a Given Higher Plant